特朗普越来越像一位“政治广告商”——总能拿出看似针对世界热点的“和平方案”。他曾高调宣传过关于乌克兰的停火构想,但在现实阻力面前逐步放缓。现在,他把全部精力投向中东,尽管问题复杂、风险重重德恒财富,他仍自信满满。最近他再次推出一项新计划,支持者甚至称其为“历史性突破,为中东翻开新篇章”。
在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共同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特朗普公布了一份包含20条要点的加沙问题解决方案。表面文字看起来进展顺利、方向明确,核心主张包括:
据《纽约时报》披露的文稿,该计划设想把加沙变成“无激进分子、无恐怖主义”的地区,不再对邻国构成安全威胁。加沙的重建将以改善当地民众生活为目标,强调由一支由经验丰富专家组成的团队负责制定恢复和经济振兴计划,这支团队此前据称参与过中东若干现代化城市的建设。文件还写到,不会强迫任何人离开加沙;但愿意暂时出境的人将被允许离开并在需要时返回。计划鼓励居民留下来,并承诺创造让加沙变得更好的条件。
像以往很多类似倡议一样,特朗普的方案推进急促、展示性强,语言常带煽情与仪式感,容易引起公众共鸣。但关键问题仍很现实也很尖锐:
展开剩余77%白宫凭什么认为哈马斯会因为美国提出的方案就放下武器、交出控制权并释放人质?在人质问题上,哈马斯一直把人质视为最重要的筹码和谈判资本;放弃人质等于自毁根基,哈马斯历史上也常以拖延、讨价还价应对外界压力,难以想象它会轻易妥协。
更难回答的是:怎样才能让一个长期抵触解除武装的激进组织突然放心地解除武装?对方仍可选择观望或继续周旋德恒财富,或在条件未充分满足前拒绝配合。
尽管存在这些疑问,特朗普依然口气坚定。他在发布会中说希望达成和平,但同时暗示若哈马斯拒绝,以色列将采取必要行动,并当场对内塔尼亚胡表示全力支持。内塔尼亚胡随后回应称,以色列会“独自完成这项未竟事业”,宣称无论过程顺利或艰难,以色列都会达成目标。
从草案内容看,一处令人震惊的安排是:某些被认定为实施暴力、甚至参与过2023年10月7日袭击的哈马斯人员,可能在条件满足后免于追究责任。协议提出:所有人质获释后,承诺与以色列和平共存并交出武器的哈马斯成员可获赦免;若希望离开加沙者,可通过安全通道前往其他国家接收。换言之,部分参与暴力的人可能不会被追责,而是获得出境或赦免的安排。
“和平共处”的表述显得问题重重:如果暴力分子不用承担后果,他们可能在他国重新集结、继续活动,这无异于为恐怖组织提供了“转移与重组”的退路。而提出这套方案的正是美国和以色列——两方都要面对隐藏在多哈等地的哈马斯高层。
总体来看,这份计划有不少漏洞,亦难以令人信服。但其营造出的“希望幻象”颇具感染力:既能吸引人,也能在情绪上激励支持者。内塔尼亚胡对计划的反应很明显:他表示支持,认为这将帮助以色列救回人质、削弱哈马斯的军事能力、终结其政治控制,并确保加沙不再对以色列构成威胁。随后他用希伯来语表达了由衷的惊讶与期待。
在西方也有支持者。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对计划表示认可;布莱尔本身长期涉足中东事务,与特朗普团队内的一些人——包括特朗普女婿库什纳——关系密切。库什纳也曾积极介入加沙事务,公开谈论过该地区的开发潜力,甚至建议先安排平民撤离、再对区域进行“清理”与改造,以便打造类似地中海沿岸的度假或开发带。显然,这其中掺杂着地缘政治的理想与商业利益的考量。
特朗普本人对曝光和权力的追求,也在这场“和平秀”中直观可见。有评论把他比作喜欢处于聚光灯下的人物,而美国方面还将他名义上推到了“和平委员会”之类的领导位置,负责协调加沙重建的资金框架——一个更多带仪式性而非实务性的头衔,也满足了其“出风头”的需求。
方案中还涉及对巴勒斯坦自治机构的调整,文件暗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或被弱化为象征性的机构。现年高龄的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的位置被认为可能发生变化,接替人选的传言包括前总理或历史人物的亲属等。可见,该计划对巴勒斯坦内部权力结构也有重塑意图。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对“巴勒斯坦建国”这一敏感议题避而不谈,仅在末尾以“跨宗教对话”和“推广宽容”为措辞,笼统地提出要营造和平共处的价值观。对于追求国家主权与领土问题的巴勒斯坦人而言,这显然远远不够,也引发外界对方案诚意与实效的质疑。
尽管争议重重,数个地区国家的外长——包括沙特、约旦、阿联酋、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卡塔尔和埃及——仍对该计划表示认可,并发表联合声明表示愿与美国合作推动此项倡议。他们试图以集体压力促使哈马斯接受方案。据报道,卡塔尔与埃及代表已与哈马斯领导层接触,劝说其抓住“可能不会再出现的有利条件”。但哈马斯的回应保持谨慎,仅称会“认真研究并答复”,尚未作出明确承诺。
在外交层面,内塔尼亚胡也在努力修补与地区国家的关系。例如,他在访问华盛顿期间就此前一次以色列空袭造成卡塔尔一名军人死亡一事向卡塔尔首相致歉,并保证今后会避免类似事件。卡塔尔方面表面上表示接受道歉并“愿意相信”,但基于过去的历史,实际信任程度仍然存疑。
以色列内部对特朗普方案的反应则显得两极分化。部分温和派与有人道主义关切的政治人物支持任何能带回人质的倡议;另一部分鹰派和强硬派则抨击该方案漏洞百出,认为这是一场外交失败,担心会削弱以色列的安全与谈判立场。财政部长和国家安全部长都曾公开批评内塔尼亚胡接受这份协议,称其在重大安全问题上过于冒险。
总结来看,特朗普提出的这套中东和平构想德恒财富,尽管带有戏剧性和愿景式的描绘,但距离现实可行性仍有很大差距。它提出了一种愿景:让加沙不再成为威胁,让人质回家,让当地人民生活改善——这些目标令人向往。但关键在于:谁将交出武器?谁来承担责任?怎样保障不会出现新的安全真空?解决这些法律与安全层面的问题,才是决定这份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
发布于:天津市启远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